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方活禽交易市场面临尴尬处境
2024-05-04 17:43    4695 

一面是历久不衰的传统饮食习惯,一面是日益加剧的生物安全风险。眼下,我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尴尬处境,也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有效出路。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活禽市场生物安全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和监管官员为此绞尽脑汁。更加完善的消毒举措、严格的监管程序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也许是希望所在,但这一切,都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给予强有力的理解和支持。

活禽美味消费习惯暗带病毒风险

在广州一个农贸市场上,年过五十的市民杜阿姨对“冻鸡”嗤之以鼻。她说:“又不能炖,又不能蒸,炒出来也没有味道。买鸡当然要买活的,买冻的回去全家人都要笑话我。”

喜欢吃现场宰杀的新鲜美味的活体家禽而不是冻禽,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受此影响,或大或小的零售、批发活禽市场在城市里星罗棋布。

然而,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饮食习惯,正在遭遇显著的生物安全风险冲击。来自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强有力证据显示,活禽市场是传播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点。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技术协调员邓华炯向记者介绍说,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调查表明,由不同来源、不同禽类组成的活禽交易市场往往容易造成病毒的循环传播。农业部收益管理局检疫处副处长王中力说,历经“非典”“h5n1”和“h7n9”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事件后,喜爱食用现场宰杀的活禽的饮食习惯正遭遇安全考验,“很多农贸市场、活禽零售市场都存在明显的安全风险隐患,危险性是非常明显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技术顾问郭福生、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彭聪联合进行的调查认为,我国活禽市场的风险隐患因素较多,包括家禽来源不明、运输车辆交叉使用、休市等原因造成家禽转场等,“比如很多摊贩喜欢使用的竹笼,看起来方便,但实际上很难清洁、消毒,风险比塑料笼子要大很多。”

政府、市场和消费者携手“堵风险”

2012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农业部门在广州最大的活禽批发市场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开展了公共私营部门合作与活禽市场生物安全项目,通过公共管理部门与活禽批发市场、活禽经营者三方进行合作,提高活禽批发市场安全管理,解决活禽市场高致病性流感循环传播问题。

来源:中国肉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