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躲在办公室或家里,轻轻点击鼠标或是滑动一下智能手机,就能掌握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数据,还能自动给蔬菜浇水、让大棚通风……
在农业物联网时代,这一切已梦想成真。何为农业物联网?专家介绍,就是借助传感器、云通信、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标准化、网络化,已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2年,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随后,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首批13个试验示范县和5个重点县建设。如今,农业物联网建设试点效果如何?笔者日前顶着炎炎烈日,深入重点县之一的涡阳县一探究竟。
涡阳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素有“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美誉,同时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走进涡阳,笔者深刻感受到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涡阳“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振兴蓝图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
陈大镇禾景农业示范园,是涡阳县农业物联网试点的“重镇”。走进示范园,只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两边,全是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扑面而来的清风中,裹挟着淡淡的蔬菜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浇水、施肥、打药,再也不用凭经验、靠感觉。”菜农朱云和说,如今大棚内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农业物联网都能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只需按个开关,听从物联网“指令”,就能种好各种蔬菜。“有了物联网,产量与过去相比可以提高四成左右,质量也会更加有保证”。
来源:安徽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