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连续追踪报道下,白沙洲冷链市场中的570吨“走私牛肉”,被一些商家连夜分散转移到其他市场(本报昨曾报道)。那么,这些“走私牛肉”,最终流向了何方?在零售市场,购买“走私牛肉”的是哪些买家?对低价的“走私牛肉”,我省的养殖户怎么看?“走私牛肉”对我省的养牛产业又有何影响?
谁是买家
食堂和卤肉店是大主顾
白沙洲冷链市场周日休市一天后,周一本应客流增多较为繁忙。然而,记者昨日上午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前来进货的客户并不多,市场商户的摊位和门面内难觅“走私牛肉”的踪影。对于前来采购“走私牛肉”的客户,商户建议他们“去堤角”。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赶至汉口堤角武汉肉联万吨冻品交易市场。市场内,不时见有全英文标识的“走私牛肉”进出冷库和市场,有不少客户采购。观察间,记者注意到一名骑着尾号为“14153”电动车的年轻男子,来到市场a区六栋,采购了各种冻品七八箱。其中,有一箱编号有数字“66”、“44ss”,另有一箱全是英文标识。
该男子采购完后离开堤角市场,骑车到了滨江苑汽渡码头,乘船过长江,到江对岸的铁机码头下船。这期间,记者一路紧随,被该男子发现。之后,该男子得知是金报记者在调查走私牛肉,爽快地承认:“进口牛肉便宜些,反正不是自己吃!”该男子自称是杨园一建筑工地食堂的采购员,因为去白沙洲没买到便宜牛肉,就直接去了汉口堤角。
昨日上午,本报另一路记者在武汉肉联万吨冻品交易市场暗访,也发现有“走私牛肉”交易。记者观察到一辆车牌号为“鄂az8p50”的面包车,在冷库门口装载黄、白两色包装的成件冰冻货物,凑近一看,黄色包装上“阿兰那”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与几天前记者在白沙洲冷链市场暗访到的冰冻“走私牛肉”包装一模一样。
记者随后一路跟踪面包车,最终发现这批“走私牛肉”被送到了汉口马场角路的一个卤菜加工点。
业内人士称,“走私牛肉”主要流向了单位食堂、街边卤菜店等,因为价格便宜,在市场上颇有竞争力。
低价倾销
比国产牛肉便宜近一半
连日来,记者在三镇市场走访时发现,由于产地和品质不同,牛肉的市场价格相差也十分悬殊。“走私牛肉”一斤在20元左右,价格比35元一斤的国产牛肉,便宜了接近一半的样子。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