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引种油橄榄始于1975年。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关心支持下,武都区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区委、区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把油橄榄作为强区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加强苗木选育,加快基地建设,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和产销对接,全区油橄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开发格局。
一、武都区发展油橄榄的优势
武都境内海拔667-3600米,年均气温14.7℃,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由于西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沿川河谷及缓坡地带形成了冬暖谷地,为性喜温暖的油橄榄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度夏和生长结实条件。这一区域除雨型不同、年降雨量偏少外,其它要素都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1988年经中国林科院徐纬英、邓明全等专家教授实地考察试验,确认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区19个乡镇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
1998年,由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第一次标上了中国的名字,武都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比较成熟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园,当地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栽培的油橄榄定植3年即开始挂果,生长量大、挂果早、产量高。据田间调查统计,定植5年的油橄榄平均单株产量达6公斤,亩产达200公斤;定植8年的油橄榄平均单株产量达18公斤,亩产达500公斤,油橄榄亩产量基本达到了地中海沿岸的水平。
二、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