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风习习,黑龙江波涛不惊。黑龙江垦区勤得利勤龙渔业公司正在组织员工实施鲟鳇鱼人工增殖放流,数量达到五万尾,大小在7—10公分左右。
这个公司经理李明介绍说,勤得利农业分公司是国家鲟鳇鱼主产区,近十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科研、人工孵化、繁育、养殖和放流工作。自1988年以来,勤得利放流黑龙江各种规格的鲟鳇鱼达418万尾,使这濒危珍贵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多年来,勤得利始终把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大对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止一切船只下江捕捞作业,让鱼类得到有效繁育。通过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优势开发,使渔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子孙后代,这不仅是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更大氛围引起社会重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心鲟鳇鱼这一珍贵的鱼种得到有序利用,可持续发展。
为弘扬鱼文化,发展鱼经济,勤得利投资建设“北大荒鱼展馆”,分为四个展区,以黑龙江水系的鲟鱼、鳇鱼、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为主。展示鱼标本有81个,分31种鱼类;标本瓶84 个,分39种鱼类。2012年1月,“北大荒鱼展馆”被总局党委、总局命名为垦区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被国家授予aaa级旅游景区。目前,这儿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游客络绎不绝。
勤得利农业分公司总经理张宝林表示,他们将继续保护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立足渔产业,发展鱼经济,打造鱼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黑龙江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