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托市收购垄断与保管费后遗症
2024-05-04 15:45    9712 

一把大火烧出了中储粮的政策盲点:民企被排除在托市收购之外,这间接导致国企粮库超负荷运转;基层粮库依赖保管费的单一盈利方式,引发人们对粮食流通不畅的猜想。

黑龙江林甸县是中储粮商品粮重点基地。5月31日的一场大火,造成直接损失为307.9万元。

垄断托市收购的后遗症

国家粮库的粮食大体上分为三种性质。一是国家储备粮。二是托市粮,根据种植成本制定价格,在市场低迷时大规模收购,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贸易粮,粮库按实际价格收购粮食,然后自行销售。据了解,黑龙江多数粮库以国储粮和托市粮为主。

托市粮还分成两种。一种是托底的,保护农民利益,如果市场价高于这个价,就让粮食通过市场流通。还有一种是临时收购,这个要一年一定。

托市收购政策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两部分。顾名思义,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执行预案在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格时启动。临时收储则是“国家根据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关系调节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临时性托市收购政策。”这次林甸大火中烧的粮食就是这种临时收储粮。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为避免粮食坏在农民手中难以变现,对农民余粮应收尽收,不限收、不拒收,做到敞开收购。这成为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对于林甸直属库超负荷运转的解释。

“国家粮库都没地方存储了,为什么不让民营企业加入托市粮收购?”吉林一家民营谷物收储企业负责人刘乃忠说,“我们2009年参加过临储粮的收购,直属库分给我们部分指标,收购、仓储多少都得听他们的,国家补贴的保管费也要按比例交一些,作为管理费。虽然利润不高,我们也愿意,可是这两年就没让参加了。”

据公开报道,中储粮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批准民营粮企从事托市收购。理由是质价政策执行不严、“抬价抢购”、擅自动用等问题。但是取消民营粮企参与托市收购的坏处显而易见:一是国企粮库超负荷运营,增加仓储风险;二是由于国企粮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农民售粮不便,只得低价卖给粮食经纪人。

来源:中国财经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