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四川省一些地方频发水灾,农作物生产和水产养殖受灾严重。为了把水灾的损失降到最低位置,农民朋友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灾后技术补救措。
检查渔业硬件设施
及时抢修被洪水损坏的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对因洪水而受影响的渔业生产设备,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渔船、网具以及照明等机电及养殖设备,要尽快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迅速抢修工程设施
首先要及时检查和修复受损的池塘和网箱设施。对于被冲毁的池埂、堤坝、进排水口等设施,要迅速进行加高、加宽、加固等封堵措施,防止再次溃口或被暴雨冲毁。及时检查,修复受损的池塘和网箱。
加强防逃防盗
对已被水淹,暂时还难以排出多余积水的养殖水体,要加固防逃网片或溃口处拦网以及大水面网拦设施,以尽量减少养殖品种的逃逸。同时,要防止人为的盗抢发生。
防止疾病暴发
暴雨期间,洪水泛滥,水体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随水流动,滋生繁殖,易暴发鱼病、传播疫情。要及时打捞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优氯净或生石灰20~30千克/亩等药物消毒水体,杀灭细菌;也可使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兑水搅匀后全池泼洒,每次每亩水深1米,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用量200克,每20天泼洒一次,不仅能够消毒与净化水质,而且能够预防鱼、虾、蟹病害发生。
加强消毒免疫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大蒜素等,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此外,补放的鱼种,都要用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洗浴3~5分钟,防治鱼种带病入池。对食场、工具、饲料、肥料等要进行消毒。
对症下药防治
灾后应特别注意对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如细菌性败血症、草鱼细菌性三病(赤皮、烂鳃、肠炎)。如果是细菌性败血症可用生石灰20~3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或用氯强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剂(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3天。同时内服氟苯尼考,按说明使用。草鱼细菌性三病防治可外用氯强精、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剂(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3天,或外用聚维酮碘0.2~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3天。同时内服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拌饲投喂。
来源:四川科技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