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通市海洋渔业经济规模总量居江苏省首位 海工规模全国第二
2024-05-04 13:44    4261 

7月8日,来自卡塔尔的lng (液化天然气)轮“利比莉娅”号停靠洋口港接卸,这是洋口港接卸的第59艘lng轮。洋口港lng接收站是我省第一座lng接收站,也是我市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见证。

据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去年全市海洋经济总量达2270亿元,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海洋渔业经济规模总量居江苏首位;另据南通市船舶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交通运输呈跨越式递增。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高效渔业13万亩、设施渔业6.3万亩;1-5月,海洋工程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1.4亿元;沿海港区累计吞吐量688.5万吨,同比增长82.6%。

现代渔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南通市海洋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31%,比2009年提升6个百分点。目前,全市高效渔业面积达109.4万亩,设施渔业36.3万亩,分别占全市渔业面积的53.4%和17.7%。远洋渔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建的9艘远洋鱿钓船下半年可实现出航。我市涌现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洋集团,以及“南通长江河豚”“吕四海蜇”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光”紫菜获国家名牌产品。

海工装备产业快速崛起。南通市船舶产业率先向海工设计建造转型。去年海洋工程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4.4亿元。截至目前,全市船企手持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达63亿美元,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各类海工装备。1-5月,一批新投产项目拉动船舶造修业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海工产业不断向高、新领域进军,南通中远船务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远船务、振华重工等5家企业进入海工平台总装领域;招商局江苏海工及修造船基地项目将建设国家级海工装备、船舶制造研究院,助推南通制造向南通智造转变。

海洋交通运输业水平快速提升。洋口、吕四海港已有3条5-10万吨级航道通航,东灶港建成2座5万吨级通用码头。今年前5个月,南通港口实现全港货物吞吐量7991.1万吨,其中沿海港区累计吞吐量68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2.6%,全年有望完成2000万吨目标。

新能源、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渐壮大。南通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形成了以风电整机制造为核心,叶片、塔筒、齿轮箱、机舱罩等各类配件相配套的产业链;启东圆陀角观日出、如东海上迪斯科、海门蛎蚜山生态游等影响力不断增强;江苏双林集团等一批企业通过科研投入,推动海洋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获得长足发展。

来源:南通市政府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