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不只是紧平衡还有市场机制问题
2024-05-04 13:22    4537 

粮食紧平衡与粮食安全

未来我国粮食紧平衡可能长期存在,这既可能是短期内偏紧的粮食供求关系带来国内粮价的上涨,又可能是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恶化带来的国内粮食增产约束长期趋紧,也可能是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的扩大带来的对国际粮食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

暂且不考虑粮食紧平衡是否误判,假定粮食紧平衡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粮食紧平衡。

比较2001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变化,可以看出二者年度波动方向和幅度基本一致。2004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涨幅最大的年份,分别比上年上涨26.2%和26.4%,但是二者也有可能不一致。2012年,粮食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4.8%和4.0%。具体到不同品种和不同时间,粮食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也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果把粮食价格作为衡量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可观察指标,粮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也基本表明粮食供求关系趋紧。从2001年到2012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年份达到10个,粮食消费价格上涨年份也是10个,二者累计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23.6%和106.0%。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虽然可能与粮食价格干预政策等因素有关,但也不能排除粮食供求关系总体趋紧。

1998年,我国粮食曾达到历史上最高的5.1亿吨水平,当时国内曾出现普遍的卖粮难和粮价低迷,粮食丰年有余十分明显。2012年,我国粮食九年增,总产量达到5.9亿吨,同时进口粮食超过7200万吨,新增粮食供给超过6.6亿吨,创历史新高,但是粮食并没有出现明显普遍的过剩。粮食历史上两个最高产量及其所出现的粮食形势变化表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新的格局已经形成,粮食紧平衡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态势。

首先,我国粮食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态势。受到人口增长、城镇化及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粮食用途多元化及其工业用粮增多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