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获悉,由省海洋与渔业厅承担,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实施的罗非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三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开展的罗非鱼优良品种耐寒性选育技术,罗非鱼池塘、小山塘水库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肉质改良技术,及无乳链球菌快速诊断和链球菌病免疫防控技术等研究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2年全省罗非鱼养殖产量达12.3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51%,居全国第五位,比项目实施前增产3万吨。罗非鱼成为我省第二大淡水养殖品种。
水产种业是发展生产养殖业的基础,水产种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加快良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养殖生产良种化。省海洋与渔业厅高度重视,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11年5月,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正式启动罗非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现代设施装备是罗非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的根本。项目组首先从罗非鱼种苗繁育基地和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入手,将占地面积125亩的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中试基地作为罗非鱼优良品种原种保种及选育繁育基地。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建设保种池、后备亲鱼培育池、苗种繁育池、苗种培育池等罗非鱼工厂化孵化设施和综合实验室;在漳州市等地建立面积250亩的罗非鱼规模化繁育基地和面积115亩的大规格越冬苗种培育基地;在全省各地建立57个面积达16064亩的罗非鱼优良品种高效健康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开展池塘主养、池塘混养、小山塘水库精养等不同养殖模式示范。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