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流水线上分拣生姜
眼下,正是生姜生长旺季。在山东省重要生姜产区平度市的不少姜田里,4月种下的姜已近半人高。李园街道办事处朱家井村姜农郝亚妮家的“姜井”里,去年秋天收获的4万多斤生姜还剩1万多斤。对于销售,她并不担心。“仁禾集团的生姜交易中心就在俺这里,信息灵通,卖姜也很方便。”
组建于2002年的仁禾集团,是集生姜种植、收购、储藏、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拥有大连仁禾、青岛仁禾、锦州仁禾三大产业基地和仁禾长寿坊高科技健康产品事业部。坐落于平度李园街道的仁禾生姜交易中心是农业部生姜交易定点市场,辐射青岛、潍坊、威海等生姜产区。
5月发生的“神农丹事件”对仁禾生姜影响如何?“客观利好”——仁和集团副总裁乔勇这一概括颇让人意外。“一段时间,大连市场上只有仁禾姜在卖;青岛仁禾生姜在超市的销售量也在增加。”乔勇说:“全集团做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必须把质量做好。”多年来,集团在生姜原料收购、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严格管控质量,使得“仁禾姜,放心吃”的承诺有了底气。
原料收购:检测不达标的一律不收
据乔勇介绍,2012年全集团原姜加工量达120多万吨,两成左右的产品出口,绝大部分产品内销。原料来源有两种方式:“公司+农户”式的订单和田头收购。前者目前比例不大(主要在青岛、烟台等地有7000多亩合作基地);绝大部分原料来自于田间收购,质量控制难度不小。
为把控原料质量,集团配备了流动检测车,能随时开到收购点上,对生姜农药残留进行抽样速测,20-40分钟即可出结果。乔勇表示,集团的农残检测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的生姜一律不收。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