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影响,我国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使得整个国产婴幼儿奶粉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信任度极度下降,几乎是完全不信任。
为改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成立以后,也不断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的扶持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支持乳品行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从2008年到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改造了3000多个奶牛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改良奶牛5200万头,支持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重点的60多个乳制品项目生产条件改善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风险监测和风险排查。制修订并公布了68项乳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其中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的安全性指标与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相同,营养指标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更加符合我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2011年,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核,提高了准入门槛,淘汰了475家生产条件差、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生产企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奶牛存栏量约为1440万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35%,年产牛奶3744万吨。目前,全国共有持证奶站1.3万个,比2008年减少了6890个,减幅率达到34%;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12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企业54.5万家。2012年,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大约是60万吨,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约9万吨。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