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勇是毛孙村一位普通农民,原来跟随别人从事养殖饲料生意。2006年,张尚勇到福建一家特禽养殖场送饲料时发现了特禽养殖的商机。回来后,他就另立门户,用积攒的5万元钱盖起了养殖舍,一次购进100只孔雀和500只山鸡苗,自己搞起了经营。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又遇到了疫情,养殖的孔雀死了一半,当年亏了不少钱。痛定思痛,张尚勇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发现主要是自己养殖技术不成熟。于是,张尚勇只身来到福建的特禽养殖场免费打工,还交了不少学费,厂家终于答应教给他养殖技术。张尚勇买来养殖方面的书籍,白天跟师傅认真学习,晚上不顾劳累,看书、查资料、记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下来,从喂养、疾病防治到机械孵化,一个个技术难关被他克服。
2007年底,张尚勇学成归来,东借西凑了10万块钱,又从信用社贷了5万块钱,购进了孔雀和山鸡苗。由于技术成熟,销售市场有门路,第二年就获利10万元。接着他又购进种蛋孵化设备,成鸡、鸡蛋、鸡苗一条龙销售,生意越做越大。
2012年,平原联社开展了“推户行动”,尹屯信用社工作人员到万王村推户时,张尚勇提出希望继续扩大资金支持。经过详细考察,信用社随即决定提供贷款50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于是他又筹建了一处新的现代化养殖场,并注册成立了“绿欣特禽养殖有限公司”。“孔雀浑身是宝,肉可以食用,胆可以治病,羽毛可以制作标本。与养鸡养猪相比,附加值大。而且,在整个鲁西北地区,没有人规模化养殖,市场前景也很好。”32岁的张尚勇兴奋地描述着,“目前,养殖场里有400只孔雀,6000只山鸡,有自己的饲料配方、防疫措施和人工授精技术,孵化率达到98%以上,年孵化鸡苗20万只。”为拓宽销路,张尚勇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去年出栏的孔雀,被江苏的客商全部收购,今年养的山鸡也“飞”上了重庆、贵州等地多家酒店的餐桌。现在,张尚勇不仅年销售收入达到100多万元,纯利润30余万元,还总结出一整套适应本地条件的养殖技术,养殖场规模逐步扩大,效益越来越好。
信用社在“推户行动”中不仅提供了贷款支持,还帮张尚勇用上了网银、财富在手卡,安上了pos,现代化电子金融工具一应俱全,只需轻轻一按手机按键,款项就给客户转了过去,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一路走来,我有两个恩人,一个是福建的张老板,另一个就是信用社的杜主任。他们一个教给我技术,一个给我资金支持。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张尚勇深情地说。
来源:金融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