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份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中国经济的疲弱表现引发了外界的普遍担忧,一些外资投行和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对此,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虽然经济增速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确实下了一个台阶,但这是中国主动调结构和降速度的结果,中国经济未来不会出现外界担心的“跌倒”或“失速”的情况。
增速放缓仍属正常范围
继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再次下滑之后,四五月份的经济数据也表现疲弱,尤其是工业增速的下降使得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失速”风险的担忧在加大。包括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微博]、澳新银行等多家外资投行再次下调了中国经济年内的增长预期,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放缓速度较预期更快。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当前的经济增速是合适的,不能再用过去两位数增速的心态来看现在。他认为,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两位数高增长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现在7%到8%的速度增长,能够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番的发展目标,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问题,而且更有利于结构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5%左右,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7.7%,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总体还是不错的。他表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8%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显著高于8%,我们的资源及通胀水平等会绷得较紧,而如果比8%低很多,就又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保持中速增长潜力大
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告别对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的迷恋,通过经济改革和结构转型,使中国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长期走势。而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利因素仍然很多,可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牛犁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进入了调整阶段。我国在人口红利减少以及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弱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进入中速增长的阶段,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来源:人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