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潼南县桂林双坝蔬菜基地时,全国劳模、双坝村村支书朱习武非常忙碌:村里的万亩蔬菜又迎来一个丰收季,他一方面要指挥菜农有序地采收当季蔬菜,一方面要帮远道而来的客商收购出口俄罗斯的蔬菜。
潼南县是一个蔬菜种植大县,年蔬菜种植已达85万余亩,产量170万吨。该县为蔬菜统一注册了“潼南绿”这一蔬菜商标,并通过政府及民间的“多样化”营销方式,发挥了重庆“菜篮子”供应保障地和价格平衡器作用,不仅数年从未出现“蔬菜滥市、菜贱伤农”的现象,还牢牢占领主城1/4的蔬菜供应市场。
政府举办“三菜”节会,搭建蔬菜外销“舞台”
“蔬菜产业能够如此迅速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朱习武介绍,双坝村1995年开始发展蔬菜产业,但由于技术差、产量低、销路窄,一直都是一步一步地“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自从2008年全县举办了蔬菜采购会后,该村所属的双坝蔬菜基地在采购会上一炮走红,得以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朱习武告诉记者,这几天,这个重庆市首个万亩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非常热闹,不仅仅是菜农忙着采收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一辆辆外地开进来的大卡车也在基地鱼贯而行,有些还将蔬菜出口至俄罗斯、蒙古、新加坡等国家。
“首届蔬菜采购会取得了巨大反响后,我们又趁热打铁地举办了重庆首届蔬菜博览会、潼南‘菜花节’,用‘三菜’搭建与客商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潼南蔬菜对外销售。”潼南县副县长朱福来介绍,对内,该县对每年申报蔬菜品牌并获得认证的单位或企业,按照申报费用的50%给予补助。对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单品认证的,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30000元的奖励。
“经纪人”跑全国找“婆家”,潼南蔬菜卖到20多个省市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批老菜农30多年的营销经验,也为潼南蔬菜产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既是菜农又是蔬菜“经纪人”的林进辉称,他在桂林双坝蔬菜基地种菜30多年,往外跑销售30多年,是潼南最早一批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农民。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