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两件大事给原本脆弱的稻米产业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一是“镉大米”事件的全面爆发;二是进口大米数量持续增加。春夏之际,本是稻米行业的市场淡季,受这两件事情影响,稻米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价格走势持续低迷,农户售粮积极性下降,市场购销不旺,米企大部分停产,贸易商持续观望,整个产业链条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米一时成为粮食圈子里的“热点”。
重金属污染严重,镉大米流毒未息
2月份,网上开始流传出广东粮食集团从湖南采购的一批大米重金属镉超标严重,质检部门从广东粮食市场抽检出不合格大米的事情,事件经过两三个月的发酵,镉超标大米扩散范围越来越大,媒体爆料越来越多,追踪污染源,土壤污染严重、肥料用量加大最终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镉大米对湖南稻米产业带来的打击格外沉重,米厂大部分停工待产、企业订单下滑、稻米滞销严重,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受打击。
低价进口大米持续增加 市场冲击效应持续放大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1-4月我国大米进口量达到99.3万吨,较上年同期大涨84.54%。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等。照此进口速度测算,2013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将超过3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继尼日利亚之后世界第二大大米进口国。除了海关进口之外,每年通过边境贸易等方式输入到国内的大米数量也在100万吨以上。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贸易商通过进口大米,然后跟国产大米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搀兑,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搀兑这一杠杆效应,大米终端市场流通数量增加,给原本宽松的市场增加更大的供给压力。
从整个大米加工产业来看,跟油脂油料、面粉等加工业相比,大米加工业具有小而散的特点,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低。2013年“镉大米”和进口大米对籼稻米市场的影响较大,并且这些影响在新季早籼稻上市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微观影响:
来源:中华粮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