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粮安观念需尽量与国际接轨
2024-05-04 07:50    6740 

由联合国粮农副总干事何昌垂所著《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一书5日在京发布。书中指出,要实现“健康的民族和健全的生态”的发展愿景,必须实现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的接轨。

国际社会早在1996年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已达成共识,粮食安全需要从供给、获取、稳定性与使用等四个方面综合衡量。目前,中国部分人士对粮食安全的理解不甚全面,满足于“保证口粮供给即实现粮食安全”的现状。一些现行的粮食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也主要基于这一观念,而对质量和营养问题重视不足。

此外,在粮食消费层面上,则有相当一部分人铺张奢靡,导致营养的过量摄入和资源浪费。综而观之,作为一个雄心勃勃地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观念需要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的前提下尽量与国际接轨,并对有关的指标体系、政策措施和监督评价方法做出相应调整。

以国际标准衡量,中国刚刚达到粮食安全领域的“温饱”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当前粮食安全理念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单纯追求gdp总量一脉相承,存在不可持续性。如何跨越单纯追求粮食总量阶段,真正实现国家、地区和家庭各个层面的粮食安全,包括粮食质量、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但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科学,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迫切需要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议事日程。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应在保持总量供给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强粮食品质改善,提高食品安全,确保营养健康。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则要争取尽早取消国内与国际、普通和特供市场的双重质量标准,实现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的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对接,缩小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距离;同时需要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心,摆脱诸如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牛奶、残留农药等污染食品的困扰。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与各利益相关者充分合作,在政策与措施方面有新重点、新方向,实现综合治理。(中国网)

来源:中国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