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这个茶名,一言以蔽之,就是“出产于太平县(现为黄山市黄山区)猴坑的绿茶之魁首”。近百年来,此茶名声越叫越响。1915年,当其产量仅以百斤计时,即荣获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55年,产量只以千斤计时,又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总产量上升到上百万斤,“猴坑”牌太平猴魁还在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被业界公推为“茶王”。
上世纪50年代,太平猴魁属特供品,不是普通人能喝到的。每逢茶季,省茶叶公司到产地征购新茶,封入铁钴,五一节前送达北京,节日当天用于招待国宾。到了200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访俄罗斯,还将太平猴魁作为国礼,赠与普京总统。作为绿茶中最肥最大的品种,太平猴魁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
正值采茶旺季,记者来到黄山,沿着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狭窄小道,直抵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猴坑,寻访那已演绎百年的绿色传奇。
见到全国最富的茶农
从黄山市中心的屯溪区前往黄山区,几乎是绕着黄山风景区走了半圈。在我看来,黄山像是巨大绿毯上摆放的一块巨型黄玉,而太平猴魁茶园就如掩藏在黄玉边上的一块块绿色宝石。从黄山北门附近钻进大山的一道皱褶,沿着一条澄澈的小溪径直穿入山的深处,新修的水泥路刚好够两辆小车相会而过,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有本省的,也有外地的,显然大多是为茶而来。
一条宽河挡住去路,河上刚修了桥,据说去年车至此还得改乘小船进山,现在可以乘车直抵猴坑村村口。一个多月前,该村还叫三合村,猴坑不过是该村的一个村民组。
到猴坑村民组还有五六公里路,那真不能称作路,更像是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来的一条栈道,勉强够一辆微型面包车通行,最窄处,小面包车的外轮几乎贴着崖壁转动。几辆这样的车子由村里身手最敏捷的小伙子驾驶,出入的无论贵宾、小贩,一律乘它而行。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车门外就是万丈深渊,往下探视一眼,顿觉心跳加快,血冲脑门,赶快左顾而言他。遇到拐弯,年轻的司机拼命地按着喇叭。有车迎面而来,幸好已近村子,对方作了退让。若在方才经过的急转弯,两车相遇,真不知他们该如何处理。
来源:黄山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