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进口大米冲击国内米市
2024-05-04 06:46    1109 

美国农业部近期的一份报告牵动了多方神经。

5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全球大米供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14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大米进口有望突破300万吨,超过第一进口国尼日利亚。

《华夏时报》记者也从海关了解到,今年1-3月中国各口岸进口大米69万吨,同比增加192%。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2013年公开市场的大米进口将轻松突破300万吨。

但中华粮网稻米分析师张露告诉本报记者,大米进口的数量可能远超过官方的数据,“现在广西、云南地区大米走私十分猖獗,如果加上走私量,2012年大米进口量就已经超过300万吨了。”

一边是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另一边却加大进口,双增现象让业界对我国粮食安全暗暗担忧。

内外价差导致进口激增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国内外大米悬殊的价差让市场闻风而动。

湖南常德做大米深加工的李东最近深感大米加工生意越来越难做,加工利润直线下滑。李东告诉本报记者:“大量低价进口大米已经打乱之前的市场格局,现在用本地米加工利润基本为零,而用掺兑米加工的利润每吨要高出20多元。”

“低迷”、“有价无市”是现在国内大米市场最常用的词语,与国内大米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大米生意十分红火。

针对悬殊的价差,市场各方都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稻谷收购政策。据悉,2008年至今,政府连续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2013年,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从0.77元/斤一路攀升至1.32元/斤;粳稻在同期的最低收购价格也从0.82元/斤升至1.5元/斤。早籼稻2013年的最低收购价比2008年提升71.4%,粳稻2013年最低收购价比2008年增加82.9%。但同期国外大米价格走势一直比较平稳,且价格一直在国内价格下方运行。

进口米掺兑利益链

国内大米价格高企,最受影响的当属大米加工企业。

来源:华夏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