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法分子用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冒充羊肉售卖”的新闻在网络上疯转,这些可疑产品流入了一些知名火锅店。“掺假羊肉”这一事件引发媒体、人民群体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事件真相逐渐浮于水面的同时,负面频出的食品行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食品行业全面洗牌形势凸显
“掺假羊肉”一直利用消费者分辨能力不足和监管真空,严重扰乱了羊肉行业正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对食品安全又一次重大的信任危机,同时购买安全健康的食品成了大家关心,媒体关注的焦点。
呼应于严峻的食品安全现实和民众呼声,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与此同时,各地围绕着“掺假羊肉卷”的调查不断升级,亦显示了国内食品安全流转环节上的严峻现实。各种迹象显示,防治并举的政策环境下,“掺假”羊肉事件的出现,也让食品行业面临着全面洗牌的形势。
正规品牌优势取代渠道市场
法律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从国内外经验看,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对食品生产、运送进行全流程监管,才是一个最有效的体系。只要从根本上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对于食品行业的信任。
面对这一现象,正规企业的肉制品以及品牌羊肉的市场优势逐渐被市场以及行业渠道所重视。内蒙古的正规羊肉企业已经开始受到餐饮企业的青睐,内蒙古以牧场著名,当地人所养殖的羊群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内蒙古小尾羊为例,企业内部拥有严格的养殖、生产、物料、销售标准系统,并不断完善改进,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值得一提的是,其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而小尾羊所养殖的羊群已经成为行业内其他品牌所青睐的羊肉采购渠道。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