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猪肉更安全?昨天,记者从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了解到,上海猪肉追溯系统进一步升级,17万头能繁母猪率先拥有了“二代身份证”——耳标中增加了一块瓜子大小的电子芯片。小小的耳标电子芯片记录下每只生猪在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状态、出栏时间、免疫和治疗等信息,并传递至相关数据库,数据库还能对生猪的体征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一时间通知兽医对生猪进行疾病防治。除了生猪,电子标签追溯系统在鸡鸭等家禽上的相关试点也在进行中。
二代耳标芯片仅西瓜子大
走进银都路上的上海生物电子标识公司四楼的净化车间,一个个佩戴在生猪耳朵上的电子耳标正在紧张生产中。一个个粉红色的塑料骨架上加上了电子芯片,再绕上天线后由机器手进行自动焊接,随后一旁的检测机器手立即对电子耳标进行性能检测。16秒后,一组八个电子耳标就出炉了。
西瓜子大小的电子芯片中存储了大量信息:数据由15位明码编码和若干字节的暗码组成。“生猪上的二代耳标编码是与国际接轨的,执行国际标准。”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于第一代耳标,第二代电子耳标将记录更多的信息,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追溯到养殖生猪的每个阶段。
这项能让沪上百姓吃上放心猪肉的科技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中。截至目前,上海本地219个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和6412家养殖户饲养的17万头能繁母猪率先拥有了“二代身份证”电子耳标。而部分本地大型养殖场的生猪耳朵上的电子耳标也在陆续更新换代。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民每年吃掉约1200万头猪。目前,上海地产生猪有250万头,已经有一定比例的生猪率先佩戴。按照计划,一两年内将逐步推广到上海每个地产生猪养殖场。
电子耳标可防乱丢病死猪
小猪一个月断奶后就会佩戴上粉红色的电子耳标,从繁殖场到养殖场,生猪在几个养殖场出入的信息,包括养殖场的地址、负责人姓名、每阶段生猪打“防疫针”的信息等都会记录在电子耳标的数据库内。直到进入屠宰场,电子耳标的信息进入屠宰场的数据库。即使猪肉被分割成若干块大排、肋排,每块猪肉在养殖过程中碰到的一点一滴的事情都能被追溯到。与此同时,这头猪哪天被屠宰、由谁负责检验继续被记录到电子耳标内。
来源:东方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