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市已有5719个食品摊贩进行了登记,并开设了2000多个早餐点。这些早餐点的管理是否到位,早餐"四大金刚"是否让市民吃得放心?
昨天早上7时,市人大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前往杨浦区长白街道食品摊贩临时疏导点调研。一同前往的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透露,今年将修订《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并把加强摊贩管理,纳入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的基本条件,以及本市食品安全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同时将积极推进"早餐工程",指导和引导"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采购,组织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模式。
早餐疏导点老油统一回收
油条、大饼、粢饭团……安图路上16个早餐摊位引来不少居民购买。记者注意到,摊贩们穿着统一的白色厨师服,摊位上还张贴了摊主的健康证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张辰特地对照了下:"摊主的脸和证明上的照片一致。"
来自安徽的老樊正在炸油条。他告诉记者,之前一直"打游击",经过申请登记,获得了在安图路早餐服务疏导点临时设摊的资格。"每年街道会免费体检一次,重新核查健康证。我们要提供原料的票据,实行索证索票制。"每个摊位上都放有一只废弃油脂的量杯。长白街道市政科工作人员周美娟说,这里是全市首家摊贩废弃油脂回收点,试行有偿收运废弃油脂。废弃油脂每公斤还有1.4元的补贴。据悉,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该疏导点已回收废弃老油200多公斤。因为实施了这一招,居民吃得更放心,摊贩们的生意也更好做了,增加了10%左右的收益。
探索多元早餐点经营模式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薛明扬认为,各区具体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办法。比如老小区,老人比较多,这些地方考虑多设置一些早餐疏导点,提供油条大饼等;再比如建筑工地周围,也需要开设一定临时摊贩,保证农民工的吃饭问题。而像群租、黑车扎堆的地方,如果再鼓励设点经营,可能就变成难治理的"顽症"了。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