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继续维持中性偏空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后,加上中国禽流感带来的需求下降担忧,一度引发美豆大幅走弱。但之后美国随着旧作大豆销售数据良好,加上南美物流状况尚未缓解的契机,重新推动美盘豆类合约回到反弹通道,但内外盘的豆类走势联动性有所减弱。然而受到原油大跌和全球油脂库存拖累,油脂相对疲软,仍然表现出豆强油弱格局。
南美“堰塞湖”开闸在即,粕类后续供应充足
第二季度廉价南美大豆将陆续到港,据最新调查,4月大豆总体到港量依旧不大,但随着南美大豆集中到港,5—6月大豆到港量将大幅提升,初步预估5月到港量为550万吨,6月到港量为640—650万吨。南美物流一旦顺畅,面对来势汹汹的廉价南美豆,以及相对可观的压榨利润,油厂开机率势必会维持在一定水平,那么后续的豆粕供应会明显宽松,一旦现货价格有所松动,粕类价格走势势必会再下一程。
市场基调重回南美,豆类反弹高度有限
上周usda在新的月度供需报告中,将美豆年度结转库存量维持在上月水平不变,美国农业部将中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下调200万吨至6100万吨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下调。
由此可见,usda对当前中国养殖业亏损现状,以及禽流感风波等因素对中国后期豆粕需求比较悲观。虽然巴西、阿根廷产量维持不变,但巴拉圭、乌拉圭产量调高,全球大豆年度结转库存量因此攀升,豆类市场供需面继续向供应宽松方向发展,豆类价格的反弹高度预计有限。
在美豆旧作接近尾声,市场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南美大豆供应上来, 南美丰产已成既定事实,后市我们需更多关注月度到港数量,以及压榨利润丰厚度带来的廉价南美豆对市场的冲击。
禽流来袭,粕类需求雪上加霜
猪粮比已经跌破6:1盈亏平衡点,养殖利润转负,据预计,亏损额在150元/头左右。经过春节前集中出栏后,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而养猪利润转负使得养殖户增加存栏量的积极性下降,饲料消费量自然趋于下降。
来源:期货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