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政府投资驱动“货币超发”,3月末货币超百万亿
2024-05-04 02:03    7661 

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 2)余额达103.61万亿元,货币超百万亿已成事实,央行的独立性,以及如何守住金融安全底线正在受到挑战。

近些年来,全球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来越受到质疑。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为维持岌岌可危的财政运转,保证债务循环,都普遍走上了货币化财政和货币化债务的道路,央行承担刺激经济增长的重任似乎看起来比维护币值稳定更重要,传统意义上央行的独立性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活动对货币和相关交易工具的依赖越来越重,货币化进程加速,导致金融资产规模在经济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m 2占g dp之比近190%),这是经济深化的一种表现。然而,如此之高的增速绝非经济货币化所能解释,其背后的政府体制和货币创造机制才是根本。对于中国而言,“政府投资”创造货币,也即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广义货币创造的内在源泉。

旺盛的政府投资需求引发了强劲的货币需求。近几年政府投资迅速增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信贷,导致银行贷款规模急剧扩张,由于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随着政府大幅增加通过银行融资的投资支出,政府投资扩张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政府投资可以杠杆出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由此也就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事实上,中国从1994年首次公布货币统计口径开始,政府部门一直没有作为货币持有者进行统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商业银行的财政存款并没有纳入到货币统计口径中。

而另一方面,由于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所推动,因而20多万亿的银行信贷也大部分流向了国有部门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特别是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对国有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导致金融资源效率下降,维持经济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信贷和货币投放,即形成了“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增加”,这自然表现为不断攀升的m 2/g dp比率。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