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宜都市水利服务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2024-05-04 01:13    4431 

日前,宜都市王家畈乡在古水坪村新发展优质茶叶1500亩,这是该市建设“百里生态茶廊”的又一举措。近年来,宜都市把茶叶产业列入特色富民产业,努力发展茶叶经济,其间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茶叶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谱写了一曲优美的茶乡水韵。

生态水利促进茶叶生产

宜都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是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宜都市非常重视茶园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在山腰建水窖、挖蓄水池,在茶园挖横沟、筑生态梯,做到“头戴帽、脚穿鞋”即,山上有池,山下有渠。

潘家湾土家族乡由于喀斯特地貌,有水存储难,茶叶经济一度受困。2000年起,宜都市先后实施旱地集雨灌溉、天河水窖等项目,“十一五”期间又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00多万元,在望洲坪、将军村、吕家坳、南冲、梁山等村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整治堰塘150口、引水河垱22处、灌溉u型渠24200米、田间排水沟4条2900米,新建抗旱水池764个、蓄水池7口,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100亩,年增产茶叶24吨。五眼泉镇弥水桥村过去有片荒坡地,在水利部门规划下,经过3年努力,开发出1500亩茶叶生产基地。其中田间建设50多条排灌沟,总长达1万多米,如今茶园一片葱绿,水旱无忧。

茶叶产业改善生态环境

大沟流域是清江二级支流,水利技术人员帮助村里制定了“治沟与治坡并举,改善生态环境,搞好茶叶生产”的发展规划,在荒坡荒地开辟茶园,沟沟坎坎修建拦沙水池等配套水利设施,通过茶树护坎,使植物梯田防冲抗蚀、拦土保水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宜都市水利部门以此为范,推行“茶在山中、山在茶中、茶山一体、茶水相融”的生态建园模式,采取山顶保树、道路种树、田间保护植被等综合措施,将茶园建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基地。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如今王家畈乡以全福河村为起点,以绿竹溪、毛湖埫、白马溪、龙潭河、双河桥、小河等村为节点,以古水坪村为落点的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百里生态茶廊”基本形成。

农民致富得益水利建设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