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河边的杨柳枝迫不及待在风里开始摇曳起来。阳光下,大片绿色蔬菜田地里,菜农正在忙着采摘菜心。他们熟练地将菜心采摘下来,割齐码好,然后放进一个绿色的塑料筐内。他们身后,一筐筐菜被搬上收菜车。经过包装、冷冻和运输,这些菜心24小时之内就能变成香港或澳门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位于河南省许昌县将官池镇的天和蔬菜种植基地每天运送到香港、澳门的蔬菜达到30吨左右,年产值上亿元,是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供港澳蔬菜基地。从蔬菜基地选址到大棚育苗,从移栽大田到收割装箱,许昌市气象部门准确、精细、贴心的气象服务为港澳蔬菜供应“直通车”提供了全方位的护航。
天和蔬菜基地董事长徐建敏介绍,蔬菜基地的选址有着严格的标准,除了要对“预选”土地的土壤、水样、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全方位检测外,最重要的是要查阅当地近十年的气象资料,如果选址地频繁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话,基本就会被“落选”。蔬菜基地对气象条件的依赖不光是对“出生地”的挑剔,在蔬菜育苗、移栽、收获等生长阶段也需要气象这双“有形”的手悉心呵护。
“这些大棚相当于新生儿的温箱,是用来育苗的,经过15天,小菜苗育成后,由人工移栽到大田里生长,接受阳光雨露的沐浴才能进行收割装箱。而育苗阶段对温度、湿度、阳光辐射等有严格的要求。”笔者一边听徐建敏的介绍,一边跟随他走进育苗大棚。在3号蔬菜大棚内,笔者看到,棚内自动气象站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当天天气预报和大棚内多要素自动监控系统监测到的各种实时气象要素。棚内主要种植的蔬菜是芥蓝,芥蓝喜温和的气候和湿润的土壤环境,生长过程需要良好的光照,大棚内这套多要素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气温、地温、湿度、太阳辐射信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即时掌握大棚中蔬菜生长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大棚蔬菜管理。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