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河南省新野县的“牛市”探访
2024-05-04 00:12    7951 

蛇年伊始,“牛魔王”终于放慢了脚步,连涨了46周的牛肉价格环比小幅回落,但仍比去年同期贵四成。

牛肉价格连续上涨,加上近期出现的注水牛肉、欧洲马肉当牛肉卖等一系列事件,让肉牛产业关注度空前提升。近日,记者来到全国肉牛产业大县――河南省新野县探访“牛市”。

养头牛一年收入比不上打工一个月,存栏量下降近两成

近期牛肉价格为何一路上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牛源紧张。省畜牧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牛存栏955万头,居全国第二位;而到2012年上半年,河南牛存栏量降至861.81万头。

“养一头牛一年还不如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新野县清水湾养牛合作社养牛户李新合说。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2年农户饲养一头母牛年均获利仅700元左右,育肥4―5个月出栏的一头肉牛,获利仅1200元左右,比较效益低让相当一部分养殖户放弃养牛。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学院教授高腾云分析,除了比较效益低,养殖周期长、风险大、繁殖系数低,这些都导致农民养牛积极性越来越低。高腾云认为,养牛农户、养牛总量双双下降,这对肉牛产业的根基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散户养殖比较效益低,企业养牛困难也不小。“近年来饲料、人工、地租等各项成本都在增加,而且肉牛产业越往终端做越赚钱,也就是说养牛的不如宰牛的,宰牛的不如卖牛肉的。”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兴华不无忧虑地说。

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规模养殖场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报慢,近年来规模养殖发展未能及时填补散养户退出留下的空间,全国牛存栏从1999年的1.27亿头降至2011年的1.03亿头,下降近两成,能繁母牛存栏“十一五”比“十五”下降了10.2%。

全程追溯保障质量安全,但规模养殖比例仅24.6%

除了价格,老百姓同样关心:牛肉如何让人吃得更放心?

2月19日,记者走进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作为全国皮南肉牛生产核心区,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生产线上,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

来源:中国肉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