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跨国种企来华,民族种业面临挑战
2024-05-04 00:06    2074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全球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来讲,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民族种业差距何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民族种业做大做强还面临哪些困难?

围绕上述问题,“科技视野”版从今天起推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种业强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蛇年春节还没过完,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俊强就马不停蹄地跑开了:在陕西、河南等玉米春播区,他一天跑几个行政村,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玉米新品种京科968的栽培方法。

虽然跑得腿酸脚疼,但他却无意放慢脚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不抓紧不行啊!”

这种“不抓紧不行”的紧迫感、危机感,近些年来一直笼罩着国内种业界。从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到科研院所的育种专家,再到全国各地的种子公司,都已达成清醒的共识:跨国种业公司已经全面进入,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就会发生更大面积的“失守”。

跨国种业公司全面进入

民族种业面临巨大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种业界人士的危机感,来自真切的现实挑战。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2012年的种子市场价值超过600亿元,并呈递增之势。自2001年实施《种子法》、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以来,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来华开展业务、抢占市场,在带来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挤出效应,民族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