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业土地承包渐成资本之战
2024-05-04 00:06    1911 

农民被农业扫地出门,听起来可笑,但却正在发生。

被扫地出门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种地已无利可图。

农民如果只耕种自家责任田,通常只有3~5亩地,种大田作物1亩地1年的利润仅1000多元,种植经济作物1年也仅有3000元左右利润。那么,一个家庭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年利润约9000~15000元。这种家庭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规模,即使在农村也已日渐边缘化。如果仅靠种地,甚至难以供养一个大学生。

如果将责任田承包出去,在河南许昌农村每亩有上千元收入,这从机会成本考虑显然好过自己耕种。农民为提高收入不得已另寻他途,这是一种主动选择,也是一种被动挤出,折射出单靠耕种土地已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现实。

被扫地出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承包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

每逢秋收临近,农村就开始自发形成一股土地流转热潮。河南许昌的土地承包费已经从10年前每亩300元,涨到3年前的700元,如今一跃涨到上千元。为承包土地,不少农户要多方借债。例如想承包100亩地,至少要投入10万元,后期耕种、施肥、收割、种子、雇工等也是一笔不小费用。这种投入规模远超过农户靠农业积累的速度。

此外,小规模承包户的收益也日渐缺少吸引力。以承包100亩土地为例,如果只种大田作物,除去租金,年收益仅约3~4万元,这样的收益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但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就需要押下更多资金,对管理要求也更为苛刻。

想获得更大收益,只有不停扩大规模。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对大规模种植农户进行补贴,有些承包户可以得到的补贴达几十万元。这些补贴甚至成了承包者扩大规模的动力。

承包规模扩大的背后也暗合经济规律。农户种植土地精耕细作,单位收益肯定最高。大规模承包后,单位土地的收益可能有所损失,但由于规模相应,总收益却远超过农户。因此随着承包规模扩大,农户逐渐被挤出该领域。

农业已经从不得不养家糊口的营生,日渐变成了一门生意。想做这门生意的人很多,不过因为所需资金日渐增多,能做这门生意的人却有限。这门生意不仅吸引农民,也吸引来自城市的投资者。

这种高资金投入,风险也不可低估。

来源:证券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