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春初是鲍鱼销售旺季,但去年底至今,福建江县鲍鱼大量滞销压货,价格较往年同期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赤潮和市场疲软使连江鲍鱼产业陷入困境,鲍鱼产业应从合理布局、科学养殖、提振内需、拓展外销、精深加工等方面拓展转型,寻找发展新路。
鲍鱼之乡
连江县享有“中国鲍鱼之乡”美誉,鲍鱼养殖始于1989年,经科研人员和渔民10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形成海上筏式和陆上工厂化养殖两种鲍鱼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以杂交鲍为主。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全国鲍鱼产量7.67万吨、福建省产量6.04万吨、连江县产量2.2万多吨。连江县鲍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9.7%,产值达25亿元。
在我国近海捕捞资源日益衰退情况下,养鲍业的兴起,既实现了渔区产业结构调整,又解决了沿海闲散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群众收入。连江县目前从事鲍鱼养殖的有1万多人,从事育苗2000多人,从事销售近千人。鲍鱼以海带、龙须菜等为饵料,又带动了海带养殖业发展。连江鲍鱼养殖业已形成苗种培育、饵料供给、销售运输、加工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鲍鱼养殖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连江不少鲍鱼养殖户通过养鲍鱼走上致富路。一位养殖大户说自己养鲍鱼已18年,获利丰厚。现在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正常情况下年销售二三千万元,利润近千万元。
但2010年开始,由于海带、龙须菜等饵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涨,鲍鱼养殖的利润、效益持续下降。
量价齐跌
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黄盛章说,十多年来,连江县鲍鱼养殖业发展健康,但去年遇到较大困难,先是遭到赤潮袭击,后是市场疲软,滞销压货。
去年四五月间,连江、平潭、罗源、莆田等海域遭遇赤潮,连江县减产7000吨,但收益没降,去年10月鲍鱼销售达到较高价位。去年底开始消费受到抑制,鲍鱼、海参、鱼翅等高档消费品销量下降,连江鲍鱼销售一路走软。
记者来到连江县黄岐镇后仑村海湾,实地察看鲍鱼生产销售情况。养殖大户老李叫工人从海水中拉起整箱的鲍鱼给记者看。他说:“第一次遇到滞销价跌,压货严重。”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