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塘还没出货的海鲈,白蕉镇东围村的养殖户梁培协一筹莫展。今年以来,白蕉海鲈的收购价一直低迷,5.7元/斤的价格让她实在舍不得“贱卖”,“每卖一斤就等于亏掉2块多钱”。
记者从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目前白蕉海鲈的收购价已经跌破成本价,这主要与养殖规模扩大、鱼类价格整体偏低等因素有关。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白蕉海鲈的养殖规模已过大,建议政府部门对养殖户做出适当引导。
难卖
10多万斤鱼仍在塘
梁培协一共有5口塘,共40多亩,其中白蕉海鲈的养殖量最多,有20多亩。往年这个时候,她的海鲈已经全部出货,准备下新鱼苗,但今年收购价过低,她只能存着这10多万斤的白蕉海鲈,希望等价格微升再出手。据梁培协介绍,去年以来,养殖白蕉海鲈的成本节节攀升,导致白蕉海鲈的成本价要每斤将近8元,“如果现在卖掉,每口塘要亏20万”。
记者了解到,东围村是斗门区发放农村妇女小额免息贷款人数最多的村庄,且大部分妇女都用贷款经营水产养殖。近日,珠海市妇联为了帮助东围村妇女渡过难关,也发起了一个以高于成本价的“团购”活动。梁培协等养殖户表示,很感谢社会的支持,但这对解决销路问题只是杯水车薪。
烂市
规模不断扩大压价
昨天,记者从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这两天,白蕉海鲈的收购价仍在走低,收购价大概在5.1元/斤左右,而成本价则约为7元。
该局主管水产养殖的副局长朱建洪表示,虽然往年也出现过低至4元多的收购价,但成本没有现在高,这个阶段算是“养殖户最艰难的日子”。他算了一笔账,全区还有约900口塘未出货,约3万吨白蕉海鲈存塘。
据其分析,今年白蕉海鲈“贱卖”有两个原因:去年以来,白蕉海鲈养殖面积扩大了两三千亩,同时,亩产量也在提高,全年总产量约提高了至少9000吨。产量提高,销路却没有扩大,白蕉海鲈自然“烂市”了。另一方面,朱建洪表示,今年来所有鱼类的收购价格都普遍偏低,这也导致白蕉海鲈卖不起价。
平衡
政府引导才“有得做”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