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后期菜粕强势上涨的格局会否延续,行情能走多远,还需关注3月份我国进口菜籽和进口菜粕的到港数据及水产养殖户投苗的持续性和恢复程度。布瑞克咨询认为,短期来看菜粕期现货后市无忧,价格仍可看高一线。
今年以来,国内菜粕市场可谓“一枝独秀”,期现货价格同时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难得一见,而菜粕现货走势更是强于期货,尤其是3月份以来,这种格局表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部分地区菜粕现货价格已达到去年的高点2800元/吨位置,而广东加籽菜粕报价已超过去年2900元/吨的价位,正在向3000元/吨关口靠近,这也验证了笔者在2月份作出的“今年菜粕行情有望提前到来”的判断。
菜籽进口下降加剧菜粕紧张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我国共进口菜籽37.7万吨,其中加拿大菜籽占90%以上;根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2月份我国共进口菜籽27.6万吨,估计海关的统计数据还要低于这一数字,主要是因为春节假日所致。
据布瑞克咨询了解,我国南方各油厂对到港的进口菜籽一般会随到随加工,按照日压榨2000吨的生产规模来计算,4万~5万吨的菜籽只需20天左右即可加工完毕,所以,2月份到港的菜籽大多油厂已在当月末或3月初加工完毕。
由于菜粕销售通常采用合同提前预售的方式,尤其是大中型饲料厂都会提前预订采购数量,这就使得大部分加工的菜粕未产先销。目前福建、广东、广西的油厂因原料不足,部分已处于半停产状态,已加工的菜粕大多已被饲料厂订购,仓库的库存很有限。加之前期油厂普遍看好菜粕后市行情,惜售心理较重,部分油厂甚至不对外报价,也不出售货源,这更加剧了南方沿海地区菜粕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两广地区菜粕价格的走势波动始终领先于内陆地区就说明了这一点。
进口菜粕受阻扩大需求缺口
自从去年在印度菜粕中查出孔雀石绿后,我国便全面禁止从印度进口菜粕,而在此之前,印度是我国进口菜粕的重要来源国之一。据布瑞克数据库统计,在2012年以前,我国进口印度菜粕月均在3万吨以上,最高时单月进口量达7万吨以上,平均占我国进口菜粕总量的75%以上,其次为菲律宾、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