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主导模式仍然是小农户直接面向大市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由集体经济承担的统一经营功能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越来越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地与产地距离越来越远。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无法驾驭远离的大市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不仅关乎农民切身利益,也对国民经济的各个环境都有直接影响。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已连续发布了10个中央一号文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其侧重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侧重点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体制机制?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回答什么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并不容易。目前理论界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并没有明晰的一致性界定。但是,从实践需要来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规范制度和活动空间以及动力机制。
改革后,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集体土地按质量和地理位置等人均分配到每家每户,由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农户基础经营层次上,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统一服务功能,如兴修水利。
实践证明,这种双层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动力机制是农民付出努力与获得收益直接相对应,有助于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应,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然农村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双层体制曾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还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密切相关。
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主导模式仍然是小农户直接面向大市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由集体经济承担的统一经营功能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农产品都经历了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有时农产品价格过高而农户没有农产品可卖,有时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低迷,销售困难。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