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人大代表:能否像补贴种粮一样补贴蔗农种蔗
2024-05-03 23:14    7559 

“稳住了甘蔗就稳住了糖料,稳住了广西就稳住了全国。”此言非虚。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产糖区,目前种植面积为1600多万亩,有近2000万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与甘蔗有关。2011年,广西白糖总产量675.18吨,占全国总产量1045.42吨的64.58%,产量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

然而,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炉修班长邓先却忧心忡忡,他表示,当前广西的甘蔗生产面临着品种退化、成本上涨、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产量徘徊不前等问题,有些问题所造成的严峻形势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原料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邓先告诉记者,首先,甘蔗品种单一且退化明显。新品种培育需长期和大量经费投入,培育非常困难,加上农户种植区域分散,生产规模小,部分蔗农种植理念陈旧,即便有新良种出现,推广难度也大。

其次,水利也是制约因素。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大兴水利,但这些工程年久失修,灌溉功能严重减弱。广西目前只有14.2%的蔗田有灌溉条件,大多数没有灌溉设施,严重影响甘蔗产量。一旦遭受旱灾,只能听天由命。而只要改善灌溉条件,同一甘蔗品种单产就能增加30%以上。

第三,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率只有0.1%,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现在砍收甘蔗这种劳动力强度高的工作大多只能由老人、妇女来承担。而雇用砍收工成本高成为制约甘蔗种植的重要因素,雇用价格由之前50至60元/天提高到现在90至100元/天,春节期间更达200元/天。

邓先说,以广西贵港市为例,甘蔗制糖及其综合利用一直是贵港市的支柱产业,但贵港市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并且尤见每况愈下之势。究其直接原因,就是种蔗的对比效益不高,农户中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尚未具备劳动能力的少年儿童、妇女及年长者。“据广西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港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比率为0.8183,在14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三,足以说明贵港市本土就业能力相当低,反之外出打工率高,因而也就造成甘蔗生产从业人员的严重不足。”

来源:云南糖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