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必须正视中国粮食整体存在的供需缺口
2024-05-03 20:30    8669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中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粮食自给率跌破90%,去年进口的谷物7700多万吨,可养活1.9亿人。

在国内粮食实现连续九年增产下,国内粮价高企和粮食净进口激增,尽管令人困惑,但如果粮食增产可看作是基于现有耕地种植面积和单位亩产下的增产,那么把粮食净进口与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增产对峙则是认知误区。

低于100%的粮食自给,并不会必然导致粮食供给安全,粮食进口会有效缓解国内粮食供给压力,真正威胁13亿人口粮食安全的是粮食交易不自由、国际上时有出现的粮食保护主义,以及现行并未有效根治的抽取农业要素资源的制度和市场框架秩序。

当前,必须正视中国粮食整体存在的供需缺口,并在其基础上构筑维持国内粮食供给安全的科学合理的机制和渠道,以避免面临真实的粮食供给冲击。事实上,国内粮食自给率呈趋降态势。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已达1398万吨,比2011年飙升156%,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三种主粮都净进口化,其中精米进口260万吨,为2011年的352.17%,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7.7%;包括大豆在内去年进口粮食已达7700多万吨,比2011年的5800多万吨约多1900万吨,如国内大豆自给率约20%,中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以上。而且早在2011年中国粮食净进口已超过粮食总产量的10%,以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1791亿斤计,去年粮食净进口超过粮食总产量的13%。

同时,目前国内外粮食高价差,以价格形态透射出国内粮食供给呈整体趋紧态势。诸如大米等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20%-30%,国内粮价高于国际水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粮食供给存在缺口。当然,当前国内增产和进口完全可充分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充足。

不过,在净进口补缺下的国内粮食供给充盈,理应会收窄国内外价差却未能降低国内粮价,透射出中国粮食进口配额制、贸易垄断及国内粮食流通渠道垄断等问题,这滋生了一些粮食贸易或交易“倒爷”,因此,国内粮市面临突出的垄断租金耗损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