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部分主产区苹果、柑橘等水果价格急剧下跌,并发生大面积滞销。然而,受产销衔接不畅、物流成本过高、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影响,销售地同种水果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品种销售价格甚至是产地收购价格的三四倍。业内人士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大产销衔接力度、畅通“绿色通道”,破解“农民卖难,市民买贵”难题。
部分水果价跌滞销 果农“保不住本”
甘肃省静宁县是红富士苹果种植大县,苹果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95%以上是红富士品种。记者近日走进静宁县新华村时,看到不少果园空地上堆积满了待售的红富士苹果。村民梁平安种了6亩果园,他告诉记者,今年来收购苹果的客商很少,收购价格也从7元/公斤降至4.2元/公斤,为近5年来价格最低点。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销售,连成本都保不住。
静宁县苹果收购商张双喜说,目前当地的苹果价格已经从一个多月前的每公斤9元-10元,骤降至目前每公斤4元-5元,有的地方苹果收购价格甚至降到每公斤3.6元。
据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调查,全省红富士苹果购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静宁县减少50%左右,其他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吉林省延边州则出现了苹果梨滞销。记者了解到,延边州是我国重要苹果梨产地之一,拥有苹果梨树60多万株,年产量达到3.5万吨。
在湖南部分地区,柑橘也出现了滞销。湖南省石门县被称为“全国柑橘第一县”,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看到,通往县城的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运果的小三轮,鲜橘时不时从车上滚落,农户甚至懒得去捡。
“去年平均收购价为1.8元/公斤,今年却只有0.8元/公斤,价格下跌太厉害了,连成本都保不住。并且,前来收购柑橘的客商很少,根本卖不出去。”石门县盘石镇农民于泉秀说。
石门县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主任李平告诉记者,今年石门县柑橘总产量估计在35万吨左右,已经销售22万吨左右,今年收购价格暴跌、果贱伤农已成定局。
销售地同种水果价格暴涨多倍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