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寻求中国种猪育种技术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2024-05-03 12:44    4536 

中国生猪去年总产量达6.67亿头,按照生猪养殖企业年均出栏200万头计算,需要300多个这样的企业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年出栏生猪200万头的生猪养殖企业屈指可数,可见中国生猪市场潜力巨大。即便如此,我国的种猪繁育工作却还停留在国外引种阶段,谈不上自主创新,更谈不上超越。这样做的长期后果就无法超越国外的发展水平,并导致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

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加美博士论坛”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学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贺东生等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种猪配套系选育技术、种猪育种技术、疾病控制等方面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寻求中国种猪育种技术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推动中国猪业健康发展。

种猪配套系选育要明确方向

新品种审定规范要求血统来源基本相同,有明确的育种方案,至少经过4个世代的连续选育,核心群有4个世代以上的系谱记录;体型、外貌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一致和稳定,产仔数变异系数在20%以下。

配套系审定规范包括:由3个以上专门化品系组成,包括父系和母系,有固定杂交组合及相应的商品名称;每个母系的基础母猪达到300头以上,每个父系的基础公猪达到100头以上,且3代之内没有亲缘关系的家系应有5个以上;母系和父系必须经过申请单位本身4带以上的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遗传资源鉴定规范包括:血统来源基本相同,分布区域相对连续,与所在地自然及生态环境、文化及历史渊源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未与其他品种杂交,外貌特征相对一致,只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具有一定的数量和群体结构,母猪数量200头以上,公猪20头以上,家系数量不少于4个。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学伟建议,在猪配套系选育技术方面,企业要强化持续选育工作,明确育种目标,要认识到猪种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猪种改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选育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高效配套生产优质商品猪。

企业要紧抓机遇创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认为,企业是种猪创新的主体,也是主要受益者。面对潜力巨大的种猪繁育市场,相关企业要抢占市场先机。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