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袁隆平邀民间发明助超级稻攻关
2024-05-03 11:49    8281 

科交会民间发明首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法眼”,记者获悉,科交会民间发明参展成果——旋磨式深耕粉垄多功能机械,已获袁隆平院士邀请,将于下月启程,奔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三亚的南繁基地,助力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

据记者了解,粉垄栽培农耕新方法及粉垄机械成果,由广西农科院韦本辉研究员和广西五丰机械公司李深文等发明,成果已在湖南、甘肃、宁夏等省对水稻、小麦、玉米等13种作物进行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较传统耕作栽培增产10%-30%。

记者在科交会看到,根据粉垄栽培方法发明的粉垄机械,核心部分是一组螺旋形钻头。机器发动后,这些尖兵们排成一行垂直前行,对土壤横向快速旋磨切割粉碎,以达到自然悬浮成垄。发明人韦本辉告诉记者,粉垄栽培pk传统栽培,胜出的地方有:可一次性完成犁耙打整地作业,充分利用耕作层及其以下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促使作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协调,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今年7月,粉垄栽培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石塘村的400亩水稻示范田验收,拿到增产16.13%的成绩单时,发明人韦本辉首次通过来自湖南的验收专家,向袁隆平院士抛出“绣球”,希望有机会带来他的团队,做好土地这篇文章,助力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

“我很荣幸成为袁隆平院士团队的助攻。”昨日,韦本辉结束在科交会各项活动返回南宁。启程前,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一定拿出绝活,接受这位伟大科学家不同凡响的考验。”

相关链接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技术,应用于水稻栽培,是在稻田干土时,应用粉垄机多个钻头垂直旋磨土壤,一次性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耕层土壤比现行耕作加深7厘米左右。垄厢间设置灌排沟,于种植季节回水软土后,直接抛栽秧苗。田间水分,实行前期浅水回青,以沟调水调气,干湿交替管理;耕层土壤呈海绵状,土壤疏松度比传统耕作提高1至3倍,氧气充足,水稻根系发达,白根多,生长协调。(长沙晚报)

来源:长沙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