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专家:科技支撑粮食“九连增”
2024-05-03 11:49    6455 

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赵明

秋收接近尾声,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农业部日前发布消息,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赵明,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记者: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对全年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从目前判断,水稻、玉米增产原因有哪些?在今年的生产中有何亮点?

程式华:综合各地水稻生产形势看,今年水稻亩产有望再提高3-5公斤,总产也将实现“九连增”,双双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水稻继续增产,除了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技支撑是重要因素,各地农业部门、科技专家纷纷深入基层,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力度,正所谓“领导、专家抓粮到田头,增粮技术人人知”。从科技及其推广的角度看,除了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继续扩大外,今年水稻生产中的最大亮点是早稻集中育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了早稻秧苗成秧率,秧苗素质好,从而成为早稻克服5月份长时间多雨寡照,并最终实现早稻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明:今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5.25亿亩,预计总产可突破2亿吨,较去年增加3%,有望实现面积、单产双增加。增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玉米生产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家高度重视玉米在粮食安全中的主导作用,在新增1000亿斤粮食中,玉米增产规定为53.1%。二是玉米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今年玉米科技受到高度重视,高产创建、“玉米双增二百”等一系列科技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中央财政将“抗旱坐水种”技术列入重点补贴技术措施,为玉米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黄淮海夏玉米区贴茬直播和适时晚收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应用面积也进一步扩大。三是玉米市场拉动力进一步增加。由于玉米种植简化,肥水效率高,价格高,在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粮食生产条件下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