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过后,多数农副产品价格回落,但牛肉价格却逆势上涨,大部分省区牛肉价格已高于春节期间水平。有专家表示,供需失衡是推高肉价的重要因素。要确保今后牛肉价格平稳乃至回落,还需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措施扶持肉牛养殖产业。
牛肉价格普涨
国家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0月上旬,牛肉价格为54.97元/公斤,价格较9月下旬上涨1.2%,为涨幅最高品种。
据农业部市场监测,截至23日下午2点,全国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42.37元/公斤,比前日上升0.9%。中新网财经频道在走访顺天府超市甘家口店时发现,不大的牛肉摊位略显冷清,牛肋条标价55.6元/公斤,牛上脑标价53.6元/公斤。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自今年4月份开始,全国牛肉价格涨势明显。与1月23日相比(农历大年初一),10月20日,牛腱肉、牛腩肉全国日均价上涨已经超过10%。分地区看,超过九成省区市牛肉价格已经高于春节期间水平,其中吉林、黑龙江、上海、重庆、云南、宁夏的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涨幅均已超过20%。
从日前公布的各省区9月cpi数据看,牛肉也成为物价上涨的新推手。其中,海南省9月份牛肉价格同比大涨37.1%,位居食品类涨幅榜首。而浙江省牛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1.5%,也比上月扩大6.0个百分点。
供需矛盾是主因
畜牧专家表示,供需不平衡是推高肉价的重要因素。供给方面,牛的饲养周期长、资金投入比较大,风险较高。不少养殖户不愿轻易扩大养殖规模。需求方面,中国人均年消费牛肉不足10公斤,而发达国家都是几十公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不断增加牛肉的消费量。在供给紧张的同时,市场对牛肉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了牛肉价格的节节攀升。此外,饲料、人工、运输等费用不断涨价,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来源:中国畜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