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来到渝水区罗坊镇三石路,没有看到预想中热火朝天的花生米挑拣场景,只看到冷冷清清的街道,一家原来收购花生的店铺正有工人不停地往里搬大袋的黑芝麻,店内工作人员说,花生生意不好做,“老板现在不加工花生米了,收了就运到外地卖掉,赚个路费”。
据了解,罗坊镇是赣西地区最大花生米集散地,拥有十多家花生米合作社。每年到花生收获季节,走进三石路就感受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收购来的花生先用机器脱壳筛选,再由打临工的中老年妇女将优质花生米挑选出来,大车小车将收购来的花生和拣选好的花生米运进运出。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赵亮告诉记者,本地花生8月份成熟,往年这几个月都是花生米的加工热销期,今年的冷清不同以往。
今年以来,我市雨水较多,罗坊北岗、东边一带山区的大面积花生种植受气候影响有所减产。按说供应量下降,价格应该上升,然而事实却是价格一路走低。花生收购价去年3.7元/斤左右,今年从开始的3.4元/斤降到了现在的2.8-3元/斤。村民胡金莲说,往年价格都是越来越高,今年行情不好,她卖了一半收成,留了五六百斤在家里,“等等看价钱会不会涨回去”。
农民收入不如预期,收购商的情况又如何呢?据花生收购点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去年收购了300万斤花生,今年只收了150万斤左右,“主要是北方花生上市了,河南那边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价格比我们低,市场都被他们占领了”。记者和赵亮辗转找到一家正打算加工花生的作坊,工作人员说本地加工花生米主要靠人工挑拣,“北方的花生米加工都是机械化操作,成本更低,所以北方花生一成熟,我们的花生米就卖不起价钱了”,他们现在加工的这批花生,是用机器去掉泥土和根须,卖到广州的榨油厂。记者了解到,罗坊当地没有一家以花生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长久以来都是将优质花生米销往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如今,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我们的花生是默默退出市场“等等看”,还是积极寻找出路完善产业链?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