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菜农直呼赚钱少 市民买菜齐喊菜贵
2024-05-03 10:01    8682 

田间地头,菜农直呼赚钱少,经纪人、批发商、菜贩子等大倒苦水,声称仅赚点辛苦钱;在菜市,市民买菜齐喊菜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菜市的链条上,存在什么症结?

老菜农聊菜

一市难求赚钱太少

6月12日上午,热浪袭人。涪城区龙门镇小桥二组的一片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水泥路边,一辆人力三轮车旁摆着装满茄子的箩筐。“别看它个头大,吃起来还很嫩!”年近6旬的陈长明告诉记者,种菜40年了,眼下3亩多大棚蔬菜,一年两季下来,即使丰收,纯收入也不足3万元。

老陈说,近年来,无论田管,还是收菜、卖菜,都是他一个人在忙活,根本请不起人。眼下,仅雇人到菜地扯草,至少给60元一天才有人愿来。很多菜农也和他一样,辛苦一季,搞不好,连种子钱、肥料钱都挣不回来。

老陈的菜地距川西北龙门农产品物流中心仅0.5公里路程,他骑辆人力车便能送几百斤菜过去。对其他地方的菜农和蔬菜基地来说,除菜商、菜贩上门收购外,另一条出路,则只有自己进城去卖菜。

记者随老陈骑着人力货三轮,进了川西北龙门农产品物流中心。市场里人头攒动,大家都忙着将蔬菜装车、卸车、搬运,讨价还价、压价声音此起彼伏。

在一批发商门市前,老陈停下车,双方开始议价。最后,4箩筐的茄子,过秤后有420斤。经纪人说:“除去箩筐的重量,给你算370斤。”接过353元钱,老陈一言不发,多少有些不高兴。

游仙区魏城镇的菜农老杨还没老陈这样幸运。在城区鼓楼市场,老杨摊位前摆着十把芦笋、苦瓜等。“这不是我的,是她的”,老杨低声说。他低声告诉记者,他的摊点,是旁边摊主帮他占的,否则的话,他进城卖菜根本找不到地方。“卖个菜,像偷人家菜一样,到处被撵!”、“种菜实在没意思,还不如外出打工!”老杨说,种一亩油菜,国家还要给补贴,但种菜没有任何补贴。

流通环节观察

批零差价悬殊大

同样是蔬菜,在田地里便宜,运到城里市场却身价倍增。价格差异如此大,难道是收菜的经纪人赚了钱?

经纪人白先生分析,批发价与零售价在从田间到市场,价格的确翻了好几倍,但“蔬菜运给批发商或给菜贩,运气好的时候每斤赚个两三角钱。”

来源:21世纪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