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分析各国食用油消费种类与供应变化
2024-05-03 10:01    2219 

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烹饪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每年的食用消费量相当可观。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1/2012年度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棕榈油在内的9大油种的食用消费量合计达到1.14亿吨,其中棕榈油和豆油的份额分别占到31%和29%,成为两种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消费量远高于其他油种。各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特点不仅由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还与其饮食文化、生产分布、健康关切、贸易政策等密切相关。了解各国油脂消费特点,对分析各品种油脂消费与供应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人口膨胀以及新兴国家膳食结构变化是推进油脂消费的主要动力。豆油、菜籽油、葵花油等传统油种的消费量均较上个世纪末明显增加,而供给量的相应增长得益于栽培技术的累积进步和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充。另外,棕榈油作为非传统油种近年来消费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其自身的高产特性、生产周期以及主产国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是其跃居世界第一食用油种的基石。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的统计,每公顷油棕树每年的产油量可高达4吨,生产效率是大豆的9—10倍,而且油棕树生产周期可长达25年。此外,相对其他油种,棕榈油生产高度集中,目前世界超过80%的供应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也将棕榈油生产和精炼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私营以及集团性种植园快速扩张。2005/2006年度棕榈油的产量就已超越豆油。

我国的食用植物油消费中,豆油仍占半壁江山,棕榈油和菜籽油次之。大豆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种植范围覆盖南北,而商品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但近年由于种植收益不及玉米,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连年萎缩。目前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食品豆,油用大豆更多依靠进口补充。预计2012/2013年度,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将超过6000万吨,接近国产大豆总产量的5倍。

相对而言,我国的豆油消费比重偏高,这与我国大豆巨大的压榨产能密切相关。此前两个阶段的产能扩张主要反映了大豆加工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以及加工原料的变化。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产业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下游消费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对豆粕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了豆油供给。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