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秋的呼和浩特,花凋谢,青草枯,庄稼已收获,树叶已泛黄。然而,这时节走进一座座蔬菜大棚之中,呈现在眼前的却仍然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大棚中的秋天,正是蔬菜收获的旺季。
张喜印是赛罕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这几天正忙着和赛罕区蔬菜局的人一起下乡对今年新建的蔬菜大棚进行验收。今年赛罕区计划完成蔬菜保护地2.5万亩,新建的蔬菜保护地已有300多亩开始生产并收获。
走进黄合少镇太平庄村的蔬菜基地,这里生产的黄瓜、西红柿、豆角、芹菜等正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市场。张喜印介绍,以黄瓜为例,一亩大棚每天能收获200至300斤黄瓜,6月栽植的黄瓜,7月就可以采摘,一直延续到10月,现在的收购价格是每斤0.6至0.8元,一茬黄瓜几个月下来可收获1.5万斤左右,收入上万元。
记者在市农牧业局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市设施菜田总面积达到3.7万亩,其中蔬菜保护地2.5万亩,武川县马铃薯中棚1.2万亩。目前,全市100亩以上的蔬菜保护地规模种植基地达41个,大多数集中在赛罕区和土左旗,少数分布在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新城区和玉泉区。2011年底以前建成的2.5万亩蔬菜保护地,已有2.41万亩实现了投产,部分高效日光节能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和大棚已生产两茬以上。目前温室和大棚生产的黄瓜、西红柿等果类菜已大量上市,地产菜供应正进入旺季。
从今年开始,我市把以发展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千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奶业和以旅游休闲为主的都市观光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项重点工作。为此,今年首府蔬菜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蔬菜保护地建设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是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