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发商纪振男的一天,是从早上5点开始的。天刚破晓,从内蒙古开来的4辆货车停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着准点进场。这个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有着严格的秩序,凌晨2点30分,寿光本地的蔬菜进场交易,4点轮到山东省内的蔬菜,5点就是外省菜的时间了。
纪振男的工作,集中在此后的两个小时。货车每辆载重35吨,分别拉着白萝卜、白菜、菜花和莴笋。车一停稳,来自江苏、浙江等省市的老主顾围过来选货,这个要3吨、那个要5吨,他叫来的人把车排好,一阵卸车装货,拉着过磅去了。
上午8点过,纪振男闲下来,对记者晃着手中的交易卡:“今天的收成全在里面了。”经他测算,白菜没赚到钱,每斤进价0.6元批发0.9元,算上路费,这趟基本打水漂;菜花卖得最好,进价1.1元,最高批发价1.7元,平摊每斤至少能赚0.2元。
明知要亏本,怎么还要卖?“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如果菜配不齐,下次就不要你的了。”纪振男解释,他的菜三分之二卖给熟客,“到了春节旺季,一天要卖16车货,脱离渠道怎么行?”不过他又补充一句,“在寿光,没有卖不出的菜,平均下来还是要赚钱。”
类似的话,“冬暖式大棚之父”王乐义也对记者说过,其对寿光蔬菜产业的表述为“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四季保鲜”,外加一句“品种齐全,没有买不到的菜”。
在过去,寿光也发生过蔬菜烂在地里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得益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投入使用,目前物流园年基础交易量达60亿公斤,交易额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易中心。
物流园繁忙的交易景象,让彭州分管农业的市委常委尧敏双看到未来彭州的模样。“彭州也在打造西部第一个‘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尧敏双说,位于该市濛阳镇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规划占地3000亩,今年7月蔬菜交易区成功启动试运营,果品交易区也将相继投入试运营,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年交易量500万吨、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来源:四川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