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
作为全球人口与粮食大国,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粮食市场的涨价风暴看似未对国内造成明显冲击,从市场上看,国内玉米、小麦价格同期涨幅并不明显,然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豆类商品价格近期呈现快速上扬。尽管国内已重启国储大豆拍卖,发改委多次约谈食用油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定价权的国内豆市后期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为了弄清当前国产大豆产业生存现状,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奔赴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
国产大豆连年萎缩
油脂企业无豆下锅
东北地区历来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中又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近年连续大幅下滑,导致当地传统大豆压榨产业急剧萎缩,陷入危局。
“今年黑龙江省国产大豆种植形势比较严峻,预估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字更少,同比降幅超过30%。实际上,大豆种植面积近两年下降都非常明显,去年省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是5193万亩,对比前年6400万亩已经明显减少。尽管截至目前大豆长势较好,但种植面积减少使得产量再度下滑成为定局,今年省内大豆的预期产量在350~380万吨,较去年的540万吨产量下降近三成。”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