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拒吃鱼翅怎么成了一种“浪费”?
2024-05-03 00:56    8260 

行业协会有权为本行业利益说话,但作为公共机构,更需要捍卫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类行为的底线。

近日,“鲨鱼可持续利用会议”在北京举行,主办方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一些与会专家和业界代表表示,我国传统的鱼翅消费文化受到了国际社会不公正的评价,“一群吃鲨鱼肉的人带头谴责一群吃鲨鱼鳍的人”;我国沿海的鲨鱼捕捞都是兼捕所得,被捞获的鲨鱼基本上无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不吃是不对的。(8月17日《广州日报》)

有关“拒吃鱼翅”争议,近年来是个热点话题。任何公共话题当然都可以辩论,作为水产界的专家和业者,出于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反对“拒吃鱼翅”,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反对应当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基础和理性的说服上,而不能回避对己方不利的事实,甚至混淆黑白。

说出“拒吃鱼翅是一种浪费行为”雷人之语的专家和业者,这个观点实在不值一驳。

有人说,鲨鱼是和其他鱼类混在一起,被意外捕获的,所以捕了不吃就是浪费。这样的观点存在两个谬误,首先误捕确实普遍存在,但问题是,误捕并非不可防止,且被误捕的鲨鱼有些可以放生。欧盟2009年就出台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减少误捕,对误捕但有存活可能的鲨鱼进行放生等。其次,在庞大的鱼翅消费驱动下,“误捕”的鲨鱼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专业捕鲨业的规模壮大是个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活杀鲨鱼取鳍的纪录片是骗人的,割鳍弃肉的行为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上,对于许多远洋捕捞的渔民而言,由于缺乏冷冻保存条件,他们捕到鲨鱼后,会选择将价值最高的鱼鳍切下,将鲨鱼躯体抛弃。正是由于渔民割鳍弃肉行为的广泛存在,去年10月,我国台湾的渔业部门宣布,从2012年起执行鲨鱼鳍割取禁令,落实“鲨鱼鳍不离身”的措施。否定割鳍弃肉,这明显是在睁眼说瞎话。

有专家说,欧美拥有庞大的鱼肉市场,拒吃鱼翅无法实现保护鲨鱼的目的。这是在夸大事实,回避责任。鲨鱼肉坚硬且粗糙,还有强烈的尿素味,加工难度高,所以属于经济价值较低的海产品,所以在大多数国家并非消费的主流。鱼翅贸易才是滥捕鲨鱼的根源所在,这早已是国际公认的事实。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