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们的大豆吧!”进口转基因大豆来势汹汹,国产大豆已被逼进死角,呼救之声此起彼伏。
这一次的结果,或许让王小语有点失望,甚至是难过。
日前有媒体报道,业界酝酿了多年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建议已正式被农业部否决。国产大豆救赎之路在曲折行进中再次遭遇羁绊,处境尴尬。
王小语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副秘书长,他所在的黑龙江大豆协会是此次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行动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救赎行动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于国产大豆的冲击效应,有如温水煮蛙,起初似乎并没有引起行业足够重视。“等大家回过神来,非转基因大豆已被压制到一个很小空间,应对已措手不及,想反击但又手无缚鸡之力。”王小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逼迫之下,国产大豆不得不起来自救。
王小语告诉记者,关于在黑龙江设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的提法,此前在大豆产业链条的利益相关者,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大豆加工企业,都曾呼吁过,协会有义务将这种民意上升为建议,并转达给相关部门。
于是,一份由协会起草,旨在通过立项调研、立法禁止的办法,限制转基因大豆及制品进入黑龙江,建立一个防范进口大豆冲击黑龙江的“防火墙”的建议,引起黑龙江省政协、央行黑龙江省分行和其他相关机构的重视,并进而得以采纳。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孙东生,去年将一份《关于保护大豆产业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带上全国两会。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继纯亦递交《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保护“迫在眉睫”》的书面建议。孙东生则更明确地提出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如果说黑龙江相关方面提出在黑设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大豆产区来说显失公平,而且有局限性。那么,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成立则是应势而生,它更能代表国产大豆产业的相关利益方。
去年,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命名的首个“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已在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挂牌。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