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农”问题占据突出位置的中国而言,玉米遭受大面积灾害绝不是个小问题,它既关系到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经济运行中的物价水平,政府不能不慎重对待之。
据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旬,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吉林等部分地区玉米粘虫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初步统计,全国粘虫发生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约800万亩,重发区域为通辽和赤峰;河北发生面积990万亩,重发区域为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秦皇岛;吉林省发生面积180万亩,重发区域为长春、四平、吉林、松原、白城;山西省发生面积187万亩,重发区域为晋中。
不可否认,农作物靠天吃饭,难免不受到天灾虫祸的影响。比如,居住在地球另一边农业生产力极为发达的美国,目前也正经受一场旷世纪大旱灾的困扰。但是,天灾虫祸虽不可免,政府若举措得当,而不是束手旁观,却可以有力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农作物受灾主要将会产生两个不利后果:一方面,农作物受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会影响到农民收入增长,从而损害到农民利益,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农民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作物减产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从而给宏观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水平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面对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情况,各国政府都不会束手旁观。它们既会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农作物减产对农民造成的消极影响,还会未雨绸缪谨防农作物价格上涨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
一般而言,面对农作物减产所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政府对农民主要是采取补贴政策。比如,俄罗斯为应对今年干旱给农民造成的影响,俄国政府一方面给予农民资金补贴。据俄媒体透露,俄政府打算拨款160亿卢布(约合5.1亿美元)支持各地的农业生产者。此外,在必要情况下,俄国政府还打算延长用于采购农业设备的贷款期限。美国的情况与俄罗斯略有不同,美国没有采取直接的资金补贴政策,但因美国农民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农民遭到灾害后同样是减产不减收。
来源:财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