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食品加工行业是舟山外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保障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稳定食品出口关系着舟山出口企业和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为帮扶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舟山检验检疫部门借助发展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历史性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提升战略的要求,深化检验检疫工作模式改革,发挥检验检疫优势资源,积极探索辖区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转变。该市于2012年4月正式推行“风险监测+分类监管+快速核放”的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检验检疫监管新体系,实现了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提速、减负、增效、促安全”的工作目标,被当地水产出口企业誉为“检验模式大变革”。主要做法是:
分类监管,出口食品抽检动态浮动。根据企业诚信经营状况,将企业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并把优先检验、快速放行、降低抽检频率等优惠措施与企业级别、产品风险相挂钩,营造快捷一类、提高二类、帮扶三类的工作氛围。同时,针对不同级别企业采取不同频次的监督管理,将监管和风险监测情况作为企业动态升降的重要依据,提升企业食品安全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企业提高自检自控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在今年1~3月未实施分类监管前,舟山口岸出口食品总体抽检率为42%;实施分类监管后,出口食品总体抽检率下降至36%。抽检率的下降使出口食品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64%的出口食品报检后只要货证齐全、自检合格,无需检验检疫部门现场检验即可快速放行,切实达到“提速”的工作目标。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